黑海,是在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,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,这里经常是白头老鹰和北极熊斗法的前沿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3月14日,美国欧洲司令部发言人消息称,被俄罗斯战机“击中后坠毁”的美军MQ-9“死神”无人机尚未在黑海被找到。
出自澎拜新闻视频截图
美国欧洲司令部的一份声明称,俄军出动两架苏-27战斗机拦截MQ-9无人机,其中一架多次在无人机前方空中放油,飞机随后撞向无人机的螺旋桨,导致无人机坠毁在国际水域。
对于美军的指责,俄国防部进行了回应,否认与无人机接触,称是无人机坠毁是因为自身大幅机动,导致失控坠毁。
双方各执一词,也牵引出了过去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
01
我舰奉命撞击你舰
在1988年,“冷战”还未结束之前,熊鹰也是在相同的地点,黑海地区发生了摩擦。
起初,美国巡洋舰“约克城”号和驱逐舰“卡隆”号进入黑海。
“约克城”号,源自网络
当“卡隆”位置在距岸7.5英里处,“约克城”位置在距岸10.3英里处的时候,苏联舰队派出SKR-6接近“卡隆”,“无私”号接近“约克城”。两国的舰艇展开了数次对话。
经过2个多小时的扯皮,鉴于美国军舰无视苏军舰的警告,苏军舰不得以采取了行动。
“卡隆”号,源自网络
SKR-6撞上了“卡隆”号左舷第466号肋骨处(距舰尾约60英尺),前者部分舷墙支柱被撞弯,后者舰体外表轻微擦伤,油漆被蹭掉。
“无私”号撞击“约克城”号左舷,令后者舰尾“鱼叉”导弹发射架等部位受伤,导致无法使用,“无私”号则是右锚丢失。
“无私”号,源自网络
最让人感叹这些军舰高超技术的是,无一人员出现伤亡。
而后,两艘护卫舰跟美舰各自保持了安全距离,美舰保持航向并驶出苏联领海,之后双方未再发生摩擦。
这一次的事件,从表面看,美国是属于理亏的一方,而且是在多次挑衅的情况下咎由自取。
1986年,美国那两艘军舰就进入黑海南部克里米亚半岛以南,靠近苏联领海的区域巡航,在遇到苏联护卫舰“和谐”号(“克里瓦克”级)拦截的情况下,仍旧于苏联领海内逗留约2小时。
SKR-6,源自网络
可苏联海军面对该紧急情况,启动了战时通讯及监测系统进行全方位跟踪,让美军截获了大量有用的情报。
等苏联军方明白了对方的意图,对方已安全离境,扬长而去。
苏联海军司令切尔纳温就是基于这样的情况,才跟时任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建议,采用撞击的形式驱逐美军军舰。
戈尔巴乔夫笑着回复说:“那得选条结实的船!”当时也只是那么一说,没想到果真就在黑海之滨派上了用场。
约克号撞击后,源自网络
别看在一系列的冲突中,美国属于制造者,但他总能“强词夺理”,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依据。
和苏军的这次冲突也不例外,美国人的底气在于“享有国际法赋予的‘无害通过权’”。
02
美国人凭什么“强词夺理”
所谓无害通过,其实和海洋的特殊性有关。
面对广袤的海洋,哪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也不可能将之据为己有,因此在人类最初的历史,东西方对于海洋的态度基本是一样的。
后人诟病明清时期的“海禁”政策,其实在号称最为开明的宋代就有执行过。
中国福船,源自网络
欧洲虽然发生过大规模的海战,但目的仍旧是为了夺取陆地。
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,欧洲逐渐开始关注海洋的重要性。
除了荷兰、西班牙与葡萄牙相继的海洋霸权,英国甚至提出了“闭海论”,将海洋主权提高到了和陆地一样的重要地位。
西班牙大帆船,源自网络
不过,海洋会天然地与贸易联系在一起,正像中国一些朝代虽然推行过海禁,但宋朝尤其是重视海上贸易,明朝也不得不开放一样。
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海外贸易的开拓,英国由之前的“闭海论”转而成为“海洋自由论”的鼓吹者以及拥护者,海洋自由原则得以确立。
但这样做,会引发一系列后果,假设别国的军舰在海上可以凭借武器优势攻击别国的陆地,这就与陆地主权产生了冲突。
因此,才有了如今国际法种对领海、公海、专属经济区、毗连区的区分。
源自网络
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不属于领海,因此外国船舶享有航行自由权利。
对于群岛水域和国际海峡,从本质上来说应当属于一国领海范围,但由于作为国际航道的必要性,别国船舶得以行使过境通行权。
公海则对于任何国家开放,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将公海区域置于主权之下。
对于领海,虽然法律性质上仍属主权国领土所辖范围,但是鉴于海洋和陆地的不同性质,主权国家对于领海的权利受到一定限制,别国船舶在此享有一定的无害通过权。
源自网络
但这种“无害通过权”,在是否包括军舰的问题上,是存在着分歧的。
这就给了美国人挑衅苏联的理由。
03
军舰的特殊性
虽然,国际法并未明确将军舰排除在“无害通行”的序列之外,但国际法中的其他条文却对军舰的特殊性有过说明。
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对军舰的定义作了专门界定:
“军舰是指属于一国武装部队、具备辨别军舰国籍的外部标志、由该国政府正式委任,并名列相应的现役名册或类似名册的军官指挥,配备有服从正规武装部队纪律的船员的船舶”。
由于军舰代表国家,因此不应适用于不涉及到国家主权的民用、商用法律体系。
源自网络
再者,“无害通过”的“无害”是一种无法在事前就以客观状态判定的,只能是一种主观上的表态。
以“无害”的口吻最后有意、无意引发了有害的事实,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司空见惯。
因此,国际法也规定了,对于“无害”的认定不能单凭一面之词。
在1988年的熊鹰摩擦中,鹰虽然说自己“无害”,但熊也可以认定鹰“有害”。
源自网络
是以,在如今这样敏感的时刻,美国无人机飞到黑海,这就注定会有摩擦。
更何况,领空主权远没有领海主权那么多回旋余地,哪怕是无人机坠毁在国际水域,但毕竟给本就前途莫测的东欧局势添了把柴火。
只希望,这种局势不要再恶化下去。
参考资料:
葛淼《论军舰的无害通过问题》
胡冰洁、魏绍君《“我舰奉命撞击你舰”的惊悚细节》
本文创作团队
作者 | 赵希夷
策划 | 赵希夷
编辑 | 赵希夷
*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疑问烦请联系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口龙华舞枫电子商务工作室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16367号-1 联系邮箱:nuoxi 7979247 @sohu.com